當實驗完成後就是開始進行結果分析,也就是通常的第五章:結果與討論。
甚麼是討論?
討論就是針對你的實驗結果(數據的結果、整理的結果)進行造成原因的探討,通常我們會將結果與文獻做搭配,了解我們的實驗結果造成的原因進行推斷、解釋。結果與討論要緊扣主題,與前面的研究目的相互呼應,來做為小節的主題,可以用條列的方式去做整理。因此在第四章研究結果的部分就不需要做太詳細的說明,通常實驗結果我們會用很客觀的方式去做數據的分析,到了第五章在做比較詳細的討論。
討論是一個Ending
當開始寫討論的時候就要有結束一個故事的感覺,透過研究討論來解答論文開頭提到的問題(研究目的),這章節也是我們常常先看的章節,畢竟中間的數據繁多、前面的文獻瑣碎,因此結論需要直接做好前後呼應,把研究目的進行開箱解答。
那最後呢?
在座完整個實驗的探討與回顧後,我們需要開始為後人做好標記,在「未來研究建議」的部分要寫出你認為有研究價值但是這次來不及做的部分,一來是讓後人延伸研究,讓你可憐的學弟妹有東西可以繼續下去,也是為了後人披荊斬棘,梳理出一條延續研究的道路,這也是第二個很重要的點,那就是建立你實驗的價值,因為唯有能持續研究才表示你的研究具有先遣探勘的意義,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」正意味著你的研究有機會成為他人的肩膀,透過你的研究開啟了另一個實驗的方向。
所以未來建議的部分,主要是將自己研究的短處寫出來,將 沒辦法達成的目標留給學弟妹煩惱,並且告訴他人你研究的未來價值。
重點來了:
前提是你覺得你的論文很有意義,就可以讓學弟妹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;
不然…如果你覺得像坨屎,就用婉轉的方式告訴大家小心閃避。
回頭寫摘要
別忘記之前我們空下來的摘要,這時候摘要的撰寫變得很簡單,畢竟結論有了、實驗有了、結論也有了,摘要的書寫就可以很快速地將整篇論文濃縮,用簡短的方式讓大家知道這是一篇關於甚麼(What)的論文?你為什麼要研究(Why)?你的對象是誰(Who、Where、When)?以及你如何進行研究(How)?這樣的書寫順序就會方便許多。
研究所的文章寫得差不多了,應該未來也會很少來補充這部分,如果大家有任何研究的問題…不要來問我,因為我準備要忘記了。
之後會開始寫工作上的研究(如果有時間的話),謝謝大家:)